第四百一十七章 创业演员-《决胜新金融时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90年出生的他,非常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炒作自己的人气。

    名气慢慢地从文化界扩大至创投界,并获得了:2014年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,2015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,2015TV中国互联网年度新锐人物,杰克马创办的湖畔大学首批学员中唯一90后学员等等一系列光鲜的头衔。

    刚创办锐波公司不足一个月,他就利用早前几年攒下的名气,迅速获得了上千万人民币的轮融资。

    2014年,自知文科生出的他无法在美国混出头,非常果断地选择回到国内创业。

    同时,他还积极介入投资,通过投特斯拉获得了4倍的收益,后又投比特币,获得了二十倍的收益。

    虽然没赚什么钱,但给了他一笔丰富的经验和话语权积累。

    在美国留学的时候,他创办了《留美三人行》自媒体,视频全网点击量突破1000万,优酷栏目主页浏览量突破500万,官方微博粉丝数超过11.5万。

    看得出来,这里应了他的人生信条——必须要赢。

    京大中文系高手济济,孙宇晨只能做凤尾。为了成了鸡头,他转系到了历史系,并以历史学系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,被美国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。

    自此,孙宇晨点亮了“炒作”、“蹭度”……等一系列技能点。

    通过这件事,孙宇晨登上了2011年的《亚洲周刊》封面,人生达到了第一个小**。

    再接着,他对北大“会商制度”的批评,演变成了一场公共事件,吸引了主流知识分子的加入,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。

    由于文笔大胆犀利,杂志火爆京大校园,文章篇篇点击破百万,很快就成为了京大乃至全国校园范围的青年意见领袖。

    再后来,孙宇晨进入《南方周末》实习,模仿当年的胡适创办《每周评论》。

    没被开除,也是感谢了学校那“兼容并包、思想自由”的八字真言。

    先是在社交网络上猛烈批评京大,还想带头闹事,结果被学校相关部门阻挠。

    如愿进入京大中文系后,孙宇晨也开启了自己的“演艺人生”。

    当然了,新概念作文一等奖从中也出了不少力,让他获得了可低于正常录取线20分就能被录取的资格。

    一年时间,硬是从400多分的成绩提高到了考上京大的程度。

    孙宇晨也不是一般人,从高二开始发愤图强要考京大。

    张益达不知道孙宇晨找自己干什么,碍于校领导引荐的面子,他才答应和这位见上一面。

    “呵呵,还凑合吧!相信孙师兄也迟早会拥有。”

    孙宇晨拍了拍下的沙发,又朝四周打量一番后说道。

    “益达,你这办公室不错的嘛!”

    嫉妒归嫉妒,羡慕归羡慕,他是不会流露出来任何引起张益达反感的绪的。

    要知道,他可是一直自诩为“90后创业领袖”,但他那点成绩跟张益达一比,就太过黯淡无光了。

    打量着张益达年轻的脸庞,以及处的豪华办公室,他心中忍不住一阵嫉妒。

    孙宇晨点头微笑,冲张益达这和蔼的态度,他对此行的成功把握又大了几分。

    张益达起招呼起了孙宇晨,“孙师兄你长我几岁,又是同校同系的师兄,你直接叫我益达就好了,不必见外。”

    “哦,孙师兄来了啊,快请坐。”

    锐向大厦50层,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走进张益达办公室,地同后者打起了招呼。

    “张总,你好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现阶段,技术是达到了,但是人心没有达到,他也无可奈何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