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魏公这身体……。” “哎。” 诸相也无话可说,只好将一些简单的事务交给魏征负责。 一天下来,魏征拜别诸相后,回到家中,就要提笔写本。 “阿耶,你都劳累一天了,还是先喝药休息吧。” 魏叔瑜关切的说道。 魏征摇头,道:“死后自会长眠。” “为老夫研墨,老夫要为大唐做最后一件事。” 看着苍老衰败的阿耶,魏叔瑜含着泪,为阿耶研墨。 …… 李承乾拿着手里的奏本,很是动容。 魏征递上来,关于科举考试的若干建议。 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科举制度的参考资格。 他认为,必须逐步取消察举,举荐制度,以后科举为选仕的唯一途径。 参考资格必须是从适龄教育毕业的学子。 这些学子只要从适龄教育毕业后,就自动获得‘童生’之名。 也就是说,科举取士的参考人,只能是‘童生’。 “这个提议,简直是逼得世家大族,没有任何的余地了。” 李承乾很是感慨。 魏征这是在生命的尽头,为大唐做最后一件事啊。 显然,魏征主持这次科举后,很有心得很有想法的。 只不过是天不假年。 “殿下!” 房遗爱疾步进来,痛声道:“郑国公,病逝了!” 啪嗒! 李承乾手中奏本跌落在地,难以相信,魏征会这么快死去。 他刚才还在看魏征的奏本啊。 “魏师,去矣!” 他仰头哀声,痛心悲伤。 与此同时,太极宫一声悲泣之声。 “魏征殂逝,亡一镜矣。” …… 贞观二十五年(公元651年),四月十一。 太子太师,尚书省第一副丞相,郑国公魏征病逝,享年七十一岁。 天子下诏,命有司为魏征举行国葬之礼,承天门国旗覆体之,降半旗哀之。 李承乾亲自为魏征举哀。 大唐帝国报用极大的版面,报道了魏征的生平事迹。 一时间,朝野都沉寂在失去魏征的悲伤之中。 魏征生前得罪过很多人,但也令许多人敬佩。 他的死,是大唐帝国的一大损失。 “殿下。” “陛下废朝不事多日。” 房遗爱小心翼翼的禀报,道:“听内务总管说,陛下多日没有睡好,也少进水米,伤神耗元。” 太子对魏征的逝去,也很悲伤。 房遗爱都不敢大声说话,万事都小心为上。 李承乾皱眉道:“张阿难怎么做事的?” “陛下身体有个好歹,他吃罪得起?” 房遗爱呐呐不敢言。 李承乾吩咐道:“马上去把二郎叫回来,去太极宫。” “是!” 这个时候,他去安慰李世民不合适,还是让小辈出马。 李厥得到召唤后,马不停蹄的去太极宫,见到阿翁那憔悴之色,他难以置信。 “阿翁,你怎么了?” 他不敢相信,昔日威严高大的阿翁,竟然白发丛生,苍老萎靡。 “二郎。” “阿翁心里难过。” 李世民抓住李厥的手,道:“我想起以前的那些事情,似乎都在我眼前一幕幕的重现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