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承乾突然想到什么,问道:“刚才你点火用的什么?” 他看到李畋用的不是什么火信,也不是火折子。 是一根小小的木棍,点燃爆竹的。 “殿下说的是这个吗?” 李畋掏出一把小细棍,细棍的顶端,是一点黑色的东西包裹。 要不是李承乾顾忌太子仪态,差点没把眼睛吐出来。 火柴? 不是。 你们怎么把火柴都给整出来了啊。 “臣在与同僚尝试爆竹的时候,一个同僚突然想到,火药能快速燃烧,是不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,让它燃起来呢。” 李畋说道:“然后尝试了一番,不得要领,我们找了其他方向的同僚帮忙,经过多次配方的改良,做出了这个小东西来。” “不瞒殿下,有了这个小东西,不管是生火还是点燃东西,确实方便了我们许多。” “尤其是用在爆竹上……。” 他说的很是谦虚,看起来也不太关注这东西的作用。 李承乾很想说,在你嘴里是小东西。 但这小东西的作用,却是能够给百姓的生活,乃至于各个领域带去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他有些轻微战术仰头,暂时不知道说什么好。 这就是一个领域开花结果的时候,其过程会诞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。 有一点让李承乾很是欣赏。 他们搞不懂的,会找其他领域的人请教。 这就是多个领域结合,共同合作的成果啊。 如今的天工坊,大罗天下各领域的人才。 道方之士,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 你能在其中找到化学专家,生物专家,乃至于物理专家。 这物理领域的大行家,李淳风就是其中的扛把子。 还有袁天罡,他虽然相面,是搜罗人才的伯乐,但也是个多面手,凡是道士会接触的领域,他多多少少都沾一点,有的还钻研颇深。 古人只是欠缺方向,可不欠缺智慧的。 他们要是找准方向,看到前景。 别说什么火药火柴,他们能把火车,飞机都能给你搞出来信不信? “这火柴棍的成本如何?”李承乾问道。 “倒是不多,一文钱的话,大概有这么几十根,如果量大一点的话,成本还会更低。” 这不是李畋擅长的领域,李淳风主动接话说道:“制作工艺并不复杂,主要是燃料的调配比例上,需要多多注意,另外还要防潮防湿。” “来。” “孤试试。” 李承乾接过李畋用的火彩擦拭物,看起来像是一块不大不小的黑色抹布。 李畋正准备教太子用,却见太子无师自通,用力一划,嗤的一声冒出火光来。 “爆竹的成本如何?” “能大规模制作吗?” 李承乾欣赏着手里火柴的火焰,随口问道。 “大规模制作还不行,少量生产可以做到。” 李淳风道:“我们准备用竹子为包裹火药,成本可能在三十文,甚至还能更低。” 三十文? 李承乾手上的火焰熄灭了。 这么低的成本,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。 但用竹子的话,成本是低,但会不会不太保险啊? “为何不用铁?” “用铁的话,成本要高出太多了,怕是要超过百文。” 李淳风说了成本高的缘故,主要是在人力制造铁,以及铁的获取难度的环节上。 铁炼制本来就不已,再要制作成用于爆竹上的,又是一道工序,还不简单。 “王铁牛的炼铁之法,如何了?” 李承乾问道。 “殿下不问,臣也正好要说这个。” 李淳风快速说道:“王铁牛的炼铁之法,卓有成效,品质极好,且效率也极高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