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做出个手势,道:“这也是要从河间郡王那里过一手的。” “再有这贞观纸,也是由汉王李元昌来操办。” “茶叶也好,贞观纸也罢,几乎全都是李氏子弟。” “大量的钱财,最终都流入宫里。” 高士廉不由深深的叹道:“你说他们心头不嫉妒,不怨恨吗?” “没喊出天子与民争利,还是他们有些忌惮。” “只是通过这次的行为,来表达他们的不满。” 长孙无忌飞快在脑海过了一遍,几乎瞬间把一切都联系起来。 东宫的东西,几乎没有外人插手的。 就算参与其中,也不过是喝汤,没有吃肉的。 陛下能够财大气粗的拿出钱来,承担大部分生育国策的支出,还有长安试点教育,乃至于府兵改制。 都绕不开这一系列东西,带来的财富。 这其中利益有多庞大,可以说管中窥豹,一目了然。 “怪不得呢,原来症结在这里。” “可他们这次似乎偷鸡不成蚀把米了。” “太子将目标转到江南士族,剑南士族等身上来。” 长孙无忌不由讥讽道:“等到这些士族起来,在朝堂有一席之地。” “他们还能坐得住吗?” 高士廉道:“不用怀疑,肯定是坐不住的。” “只能说,太子这一招太过高明了。” “我也没想到,一次小事,太子竟能小题大做,发挥到这等地步。” “几乎把天下士族都搅了进来,陛下还能作壁上观。” “哎……。”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,也是觉得可笑。 冲着他来? 但也不看看太子今非昔比,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太子了。 太子会在意这些,人家直接不管你山东士族,转眼青睐南边士族了。 还做着前些年,清高自矜,敢跟李氏唱反调的春秋大梦呢。 太子这次收拾你们,不过是一句话而已。 “不过,舅父刚才说他们忌惮?” “在忌惮什么?” 长孙无忌疑惑的问道:“是忌惮陛下发怒,动真格的,还是说也不想事情一发不可收拾?” “陛下从北地回来,任命李道宗为府兵大都督。” 高士廉道:“辅机应该知道,府兵屯田开垦,大部分都在什么地方吧?” “山东!” 长孙无忌惊声喊道:“府兵大多都在河东,河北,乃至于河南三道。” “他们……。” 他自语,道:“怪不得说呢。” “陛下这次盛怒,态度会那么坚决。” “太子也是说放就放,根本不考虑山东士族的反应。” “原来如此……。” “说是屯田,实则府兵依旧还能作战,他们在山东大面积散开,屯田开垦,但一旦有变,瞬间就能组成精锐的军队。” “李道宗又是李氏子弟,他麾下多数都是心腹……。” 长孙无忌不由仰头闭眼。 当初谁也没想到,府兵改制,背后最大的作用,竟是如此。 他现在才反应过来,舅父也是见过太子后,深究细思才回过味的。 那山东士族,当初怕是也没想到那么远,只是觉得府兵屯田就是。 如今发觉不对劲,可惜早就晚了。 几十万府兵,在三道屯田开垦,朝廷还负担器械粮草。 北方士族想要动? 第(2/3)页